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拜登经济学”:灵丹妙药,还是饮鸩止渴?

九万里 九万里
2024-08-30
最新数据显示,8月美国CPI同比增长3.7%,明显高于前值3.2%,市场开始调高对美联储11月的加息预期。
此前关于美国经济的乐观估计,再次蒙上了阴影,颇有“一脚踏空之感。

按理说,为遏制通胀而不断抬高利率,将带来经济衰退。

但美国经济在高通胀腐蚀和高利率夹击之下,顶着银行业连环倒闭的炮火连天,反而迎来了超预期增长。

亚特兰大联储甚至预估,美国三季度GDP增长率接近5%。
面对这一反常情况,拜登政府志得意满地提出“拜登经济学”,为自己脸上贴金。

“拜登经济学”

这轮逆势增长的背后,到底是经济良性的内生驱动,还是饮鸩止渴的昙花一现?

个人消费拉动增长,但明显不可持续。
美国二季度GDP数据显示,环比折年率增长达2.1%,同比增长2.5%。
这个数据是剔除了通胀因素的实际增长,非常亮眼。增长主要来自个人消费,符合美国经济发展的历来逻辑。
但是,根据美国官方部门测算,截至6月末,美国居民在疫情期间形成的超额储蓄已不足1900亿美元,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耗尽。
还有研究机构测算,美国低收入群体的超额储蓄已经耗尽。
9月12日,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最新统计显示,因通胀侵蚀,2022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比2021年下降了2.3%。
这意味着美国个人消费能力会持续下降,通过消费支撑经济增长恐难以为继

从消费结构来看,个人消费贡献的1.14个百分点中,服务消费占了绝大部分,而商品消费仅拉动0.15个百分点,可谓“冰火两重天
商品消费需求拉动不足,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生产不景气,美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 )已经连续10个月处于收缩区间。拜登政府斥重金吸引制造业回归,但仅在个别行业溅起水花,并未达到引领全局的效果。
而服务消费的增长,更多得益于“通胀-工资”的螺旋上涨推高了服务业成本,而不是来自规模扩张。

“拜登经济学”带来了更多的问题
美联储不断加息,抑制了企业投资。
2022年3月,美联储为遏制通胀开启加息周期,美国资金借贷成本陡峭拉升,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行为,叠加中小银行倒闭潮,对社会融资造成负面冲击。
也正是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,企业投资对GDP的贡献开始转负。
随着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大规模财政刺激、减税政策和投资拉动,2023年二季度私营部门投资才由负转正。
但从长远看,美国通胀不息,联储高息不止,本质上私营部门投资很难有所发力。

对于贸易逆差拉低GDP的现实,美国为了维系美元霸权,早已默认这一结局。
美国在大多数年份净出口都是负数,美国政府只管控逆差额度,把贸易逆差当做制衡他国和利益置换的一张牌。

财政赤字黑洞越来越大,只能靠疯狂举债填补。

政府消费和投资,动了美国GDP增长近三分之一

疫情期间,美国政府出台救助法案,向居民直接撒钱,搞“大水漫灌
疫情后,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,为回补收紧的货币政策,财政政策瞄准产业大举发力。
《基础设施建设法案》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《通胀削减法案》,一剂又一剂强心针吊着美国经济,才使得衰退迟迟未至。
随着9月30日2023财年大限将至,拜登政府面临近2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。
这个黑洞如何填?似乎只能靠美债。
当前美债规模已达32.94万亿美元,仅利息支出就已超过美国当年军费。据估算,未来一年将有7.6万亿美债到期。
美债规模持续膨胀
所谓“拜登经济学”看似招数繁多,其实不过是滥用财政政策、透支美元信誉、玩弄金融霸权的极限操作。
其底层逻辑是“财政赤字货币化”的“大撒币”策略。这种不顾财政规律的超常规举措,被包装成包治百病的“大力丸”。拜登政府幻想着服用它,就能“大力出奇迹”。
“拜登经济学”到底是灵丹妙药,还是饮鸩止渴?美国经济是焕发生机,还是回光返照?答案已经很明显。

文中图片源自网络

往 期 回 顾




   扫码关注“九万里”  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九万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